1.宜食含硫的食物;2.含組氨酸的食物;3.宜食富含維生素的食物。
1.忌食鐵或含鐵的復合維生素;2.忌食茄屬蔬菜。
大關節病的病因至今未明,曾懷疑為口慢性中毒所致,但未能證實,大多數人認為可能與谷物中的致病霉菌有關,動物實驗發現:凡用帶有致病霉菌的谷物飼養的動物,其骨骼中所出現的病理改變與大關節病很相似,致病霉菌可能為留鐮刀菌,但未能完全證實。
若在少年時期發病,由于骨骺板提前骨化,使發育出現障礙,表現為侏儒型,體型矮小,關節粗大,并有疼痛與活動受限,以踝關節發病最早,接著順序為手指關節,膝,肘,腕,足趾關節和髖部,因骺板融合速度不一致,兩下肢往往出現膝內翻,膝外翻或髖內翻畸形,手指短小粗小,足部扁平,年齡愈輕,畸形愈重。
如果在青春后期發病,則畸形不明顯,主要表現為骨關節炎癥狀,關節腫脹,有少量積液,活動時有磨擦感,并時有交鎖癥狀,有時還可檢查到關節內有游離體,成人下肢發病多,因踝,膝腫脹疼痛,行走十分不便。
X線片表現非常類似骨關節炎,以踝關節病變最為嚴重,早期可見關節間隙增寬,嚴重不整齊,關節內有游離體,接著關節面的皮質骨密度增加,間隙趨向狹窄,關節的邊緣出現明顯的骨唇,常有軟骨下囊性變,往往距骨體被壓扁,骨質密,形態扁平,猶如缺血性壞死一般,此后距舟關節和距下關節都可以發生骨唇,骨密度增加和軟骨下有囊腫形成,膝關節的髕股關節亦可以凹凸不平,邊緣長了許多骨唇,關節端粗大,關節內有游離體,日久后,關節塌陷,髖關節有類似的變化,股骨頭呈缺血壞死狀并可有髖內翻畸形,在手指,表現為關節端粗大,關節面高低不平,關節間隙狹窄,骨密度增加,指骨短小。
大骨節病X線征象的發生、發展與發病年齡、部位有特定關系。故鑒別診斷應依不同情況與軟骨發育不良、類風濕性關節炎、外傷性或退行性關節炎等疾病鑒別。
大骨節病西醫治療
大骨節病無法根治,亦不能抑制病變發展。對癥治療可以減輕疼痛。有明顯關節畸形者可用手術治療。因游離體引起交鎖和疼痛的,可摘除游離體。因骨唇過多過大而影響關節活動者,可將骨唇切除以改善功能。有關節內翻、外翻者,可作截骨術。因多系雙側性或多發性病變,不宜作關節融合術。
大骨節病中醫治療
【主癥】 滋明養骨湯(丸)
【治法】 滋補腎陰、益氣通絡。
【方藥】 熟地黃、山萸肉、黃精、茯苓、澤瀉、生黃芪、鹿角膠、龜板、陳皮。
(以上提供資料及其內容僅供參考,詳細需要咨詢醫生。)
在疫區加強糧食保管和處理,或疫區的糧食改由外區運入,可以明顯減少疾病。
影像學檢查
1.干骺端邊緣模糊或凹凸不平,呈波浪狀以至鋸齒狀,如病變繼續發展,指骨端不整齊的邊緣可呈碎裂現象,此時,關節無明顯變形。
2.以骨骺與骨干開始融合為特征,骨骺自中央部分開始融合,漸擴展到邊緣,骨骺本身亦有破壞,分節,不整等現象,也可能完全被吸收,干骺端可呈杯口狀凹陷,骨髓嵌入其中而早期愈合,停止發育。
3.干骺完全融合,骨的縱向發育停止,病骨變短變粗,因為各干骺的融合遲早不同,以致各指骨可呈現長短不齊,骨端寬大變形,使關節粗大。
4.如干骺端愈合以后的青年發病,臨床癥狀多見且嚴重,關節相對骨端都有損害,可影響整個關節,表現為大骨節畸形,可伴有短骨干。
5.大骨節病所見的系列征象都是軟骨壞死后的修復和繼發變化,只有經過修復組織特別是骨的改變塑型,病變才能發展到消退,穩定或發生畸形。